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新闻 教学科研 德育工作 党工团委 教师频道 校园文化
 
师生文明上网公约(19915) [2016.12.1]
宁夏长庆初级中学2024年…(1865) [2024.6.6]
宁夏长庆初级中学关于2…(16600) [2016.5.31]
集民意,密切联系群众;…(12414) [2013.3.25]
2013年“六一”庆祝活动…(11688) [2013.5.8]
 
· 图书借阅查询
· 网上阅卷
· 电子图书阅览
· 录播同步
  文章正文
鲁玉萍
发表日期:2012年1月6日  人气:16447  来源:教研室  录入:cqczjys


                     鲁玉萍老师,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自治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近几年获得的荣誉

    12003年荣获长庆局第二届“职工自学成才者”称号。

    22006年在银川市教科所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中成绩显著获得教科所颁发的荣誉证书。

    32009年被长庆九年制学校评为“优秀女工”。

    42009年度成绩显著,被考核为教育厅级“优秀公务员”。

    52010年被长庆初级中学评为“优秀教师”。

   


    近几年获得的教科研成果

    12000——2003年参加党风萍老师负责的国家级课题“开放式作文”的研究获结题一等奖。

    22003——2007年参加顾正礼老师负责的国家级课题“创新写作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其中我的课题论文《创新作文新思路》获全国课题论文评比一等奖。

    320075月参加银川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获一等奖。

    420077月参加全国优质课大赛获录象课一等奖,做课二等奖。

    52010年参加校优质课大赛获三等奖。

    6.第二、三、五届全国中学生迎奥运作文大赛中均获初中组指导教师一等奖。

    720056月指导学生赵海博、白一彤参加全区第二届中小学生作文竞赛,分别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8.指导的学生陆婷、李梦馨在2007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中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92009年辅导的学生作品《家乡泥土趣事多》获银川市作文大赛二等奖,我获优秀指导老师二等奖。

    102010年辅导学生参加自治区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其中有刘宜佳、罗凯、闫静、王博等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近几年发表的重要论文及教学随笔

    1《有效的作文讲评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2《中考阅读理解四的答题简析及对策》

    3《我心中的语文课》

    4《老师的高尚与时尚》

    5《我的父亲》

 


 

    □鲁玉萍老师论文选编

有效的作文讲评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鲁玉萍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有不少的学生是“谈文色变”遇到作文课就抓耳挠腮、愁苦不堪。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善写、乐写?培养兴趣是关键,而作文讲评又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    讲究作文讲评的方式,会使学生对作文兴趣盎然。

初一的学生写作能力较弱,体现在有不少的学生错别字较多,语句不够通顺,三个“得”、“的”、“地”;两个“在”、“再”用法不分等。这就需要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细心、精心,将错别字一一改正,将不通顺的句子一一理顺。对于好的开头或写得比较精妙的句子,也在作文旁边随时做批注、点评,在作文的后面写整体性评价。这样就为作文讲评做好了准备。在作文讲评课上,挑选最具代表性的,即:能代表一类的作文;有特色的,即:值得其他同学学习借鉴的作文利用投影仪,将它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先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看,听其作文内容,看其书写特点。之后,由老师引导其他学生对其作文进行讲评。由于其他学生对其作文听得清楚,看得真切,所以他们有话可说,能兴致很高地、踊跃地从方方面面对作文进行点评。老师在其基础之上再作补充、归纳性的讲评,并将作文中精巧的构思,精妙的语句,精彩的句子引领学生进行品味、欣赏;指出作文中令人遗憾和有缺陷的地方。被讲评者由于自己书写的不工整、不认真,字迹的不清晰,不规范和文中的不足、错别字等被“曝光”而羞愧;但又因自己文章的精彩之处得到了肯定、欣赏而陪感骄傲、自豪。这就促使他具有了在下一篇作文中纠正错误,发扬长处的强烈愿望,并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再次投影到屏幕上。这样就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二、    让学生参与作文修改,会让他们觉得其乐无比。

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将学生作文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不作批改,而是做记号,在作文讲评时,将它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思考,并发表修改建议。通过学生的修改、交流之后,老师再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样往往会使学生拍手称快,心服口服。譬如:有位学生写了一篇题为《星的遐想》的作文。她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分别写了夜幕中、清风中、细雨中星的特点、神韵,读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讲评时学生们一致认为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但有一位学生说:在这篇作文中描写的成分较多,遐想的内容不足。我也认可了这一点,接着我就这篇作文问道:“谁还发现了这篇作文中的瑕疵?”学生们先是一脸的茫然,接着各个摇头否认。我又问:“谁在下细雨的夜晚看到过星星?”教室里一片嘘声,作文的写作者立刻红了脸,她为自己在作文中竟犯了这样的知识性错误而感到羞愧。我问其他同学怎样修改?怎样补救?可以使这篇作文依然立于好作文之列。这时,有一些同学默然,也有一些同学摇头、叹息,觉得无法补救。在学生想不出修改策略的情况下,我在她作文中写雨中星星的适当位置加了一句:“仰望天空,我仿佛看到┄┄”。这样一改,文章既没了知识性错误,又充满了遐想。学生们立刻惊呼起来,拍手称妙。还有一位学生,文章开头写了一大段都没有入正题,显得罗嗦、累赘。我问:谁能给这篇文章另开一个简洁的头?学生们有点沉默,为了给他们做示范,我根据文意,进行了提炼、概括,用三句话给这篇文章重新开了头。这样一改,再读一读,就显得简洁明了了许多。但我并未就此停止,就在其他学生拍手称好时,我又进一步进行启发、引导,问:谁还能为这篇文章开一个简洁的头?并鼓励他们大胆地、积极地思考、尝试。有一位学生站了起来,他只用了一句话,两个四字语就给这篇文章开了一个更加简练的头。教室里立刻掌声、欢呼声骤起。我也因此欣喜万分:我的“砖”的确引来了学生的“玉”。

所有这些都为学生带来了修改作文的乐趣,也使他们明白:好作文的确是开动脑筋、运用匠心修改出来的,促使他们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更加精心,努力用简洁、明了、准确的语言表情达意。同时也表明:这种简便、明了、直观、民主、宽松的作文评讲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灵感,使他们变得更有灵性、更有悟性。

三、    讲评之后学生写反思,让他们回味无穷。

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每位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讲评,所以,只能以点带面地让学生对照讲评过的例文,找自己作文中的缺点、不足,以文后反思的形式写出来。这样学生就既能找出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和例文一样的缺陷,又能对照例文的长处、优点,找出自己作文中的短处、缺点,做到取长补短,在下一篇作文中能注意改进,这使他们觉得每次作文讲评之后都使他们在作文写作的认识上有所提高,理念上有所丰富,真正使他们收获不小。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文后反思,学生们写得十分认真。有不少学生洋洋洒洒足有一百多字。文后反思的写作,本身又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点评性文字的写作训练,同样使他们受益。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很多,但如何结合教学活动方便简洁、事半功倍、快速有效地达到目的则永远是我们语老师的追求。以上三点是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并运用的方式、方法,事实证明它很有实效性,有不少学生的作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每次见了我问得最多的几句话是:“老师,什么时候讲评作文?”“老师,这周写作文吗?”“老师,你帮我看看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虽然有时觉得有点累,但我心里高兴:这说明我的这种作文评讲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是可喜而又值得自豪的事!

                         

有效的作文讲评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鲁玉萍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有不少的学生是“谈文色变”遇到作文课就抓耳挠腮、愁苦不堪。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善写、乐写?培养兴趣是关键,而作文讲评又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    讲究作文讲评的方式,会使学生对作文兴趣盎然。

初一的学生写作能力较弱,体现在有不少的学生错别字较多,语句不够通顺,三个“得”、“的”、“地”;两个“在”、“再”用法不分等。这就需要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细心、精心,将错别字一一改正,将不通顺的句子一一理顺。对于好的开头或写得比较精妙的句子,也在作文旁边随时做批注、点评,在作文的后面写整体性评价。这样就为作文讲评做好了准备。在作文讲评课上,挑选最具代表性的,即:能代表一类的作文;有特色的,即:值得其他同学学习借鉴的作文利用投影仪,将它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先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看,听其作文内容,看其书写特点。之后,由老师引导其他学生对其作文进行讲评。由于其他学生对其作文听得清楚,看得真切,所以他们有话可说,能兴致很高地、踊跃地从方方面面对作文进行点评。老师在其基础之上再作补充、归纳性的讲评,并将作文中精巧的构思,精妙的语句,精彩的句子引领学生进行品味、欣赏;指出作文中令人遗憾和有缺陷的地方。被讲评者由于自己书写的不工整、不认真,字迹的不清晰,不规范和文中的不足、错别字等被“曝光”而羞愧;但又因自己文章的精彩之处得到了肯定、欣赏而陪感骄傲、自豪。这就促使他具有了在下一篇作文中纠正错误,发扬长处的强烈愿望,并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再次投影到屏幕上。这样就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五、    让学生参与作文修改,会让他们觉得其乐无比。

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将学生作文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不作批改,而是做记号,在作文讲评时,将它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思考,并发表修改建议。通过学生的修改、交流之后,老师再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样往往会使学生拍手称快,心服口服。譬如:有位学生写了一篇题为《星的遐想》的作文。她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分别写了夜幕中、清风中、细雨中星的特点、神韵,读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讲评时学生们一致认为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但有一位学生说:在这篇作文中描写的成分较多,遐想的内容不足。我也认可了这一点,接着我就这篇作文问道:“谁还发现了这篇作文中的瑕疵?”学生们先是一脸的茫然,接着各个摇头否认。我又问:“谁在下细雨的夜晚看到过星星?”教室里一片嘘声,作文的写作者立刻红了脸,她为自己在作文中竟犯了这样的知识性错误而感到羞愧。我问其他同学怎样修改?怎样补救?可以使这篇作文依然立于好作文之列。这时,有一些同学默然,也有一些同学摇头、叹息,觉得无法补救。在学生想不出修改策略的情况下,我在她作文中写雨中星星的适当位置加了一句:“仰望天空,我仿佛看到┄┄”。这样一改,文章既没了知识性错误,又充满了遐想。学生们立刻惊呼起来,拍手称妙。还有一位学生,文章开头写了一大段都没有入正题,显得罗嗦、累赘。我问:谁能给这篇文章另开一个简洁的头?学生们有点沉默,为了给他们做示范,我根据文意,进行了提炼、概括,用三句话给这篇文章重新开了头。这样一改,再读一读,就显得简洁明了了许多。但我并未就此停止,就在其他学生拍手称好时,我又进一步进行启发、引导,问:谁还能为这篇文章开一个简洁的头?并鼓励他们大胆地、积极地思考、尝试。有一位学生站了起来,他只用了一句话,两个四字语就给这篇文章开了一个更加简练的头。教室里立刻掌声、欢呼声骤起。我也因此欣喜万分:我的“砖”的确引来了学生的“玉”。

所有这些都为学生带来了修改作文的乐趣,也使他们明白:好作文的确是开动脑筋、运用匠心修改出来的,促使他们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更加精心,努力用简洁、明了、准确的语言表情达意。同时也表明:这种简便、明了、直观、民主、宽松的作文评讲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灵感,使他们变得更有灵性、更有悟性。

六、    讲评之后学生写反思,让他们回味无穷。

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每位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讲评,所以,只能以点带面地让学生对照讲评过的例文,找自己作文中的缺点、不足,以文后反思的形式写出来。这样学生就既能找出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和例文一样的缺陷,又能对照例文的长处、优点,找出自己作文中的短处、缺点,做到取长补短,在下一篇作文中能注意改进,这使他们觉得每次作文讲评之后都使他们在作文写作的认识上有所提高,理念上有所丰富,真正使他们收获不小。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文后反思,学生们写得十分认真。有不少学生洋洋洒洒足有一百多字。文后反思的写作,本身又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点评性文字的写作训练,同样使他们受益。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很多,但如何结合教学活动方便简洁、事半功倍、快速有效地达到目的则永远是我们语老师的追求。以上三点是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并运用的方式、方法,事实证明它很有实效性,有不少学生的作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每次见了我问得最多的几句话是:“老师,什么时候讲评作文?”“老师,这周写作文吗?”“老师,你帮我看看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虽然有时觉得有点累,但我心里高兴:这说明我的这种作文评讲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是可喜而又值得自豪的事!

                       

  中考语文 “阅读理解(三)”的答题简析及对策

鲁玉萍

我有幸参加了今年的中考语文阅卷工作,感触颇多。但因为只参与了“阅读理解(三)”的批阅,所以就将考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答题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简析如下:

这是一篇通过回忆煤油灯来歌颂母爱伟大的叙事散文,文章叙事细腻、生动,感情真挚、自然,用语准确、精当,可归入记叙文的范畴。命题者依文体特点、文章内容、遣词用语等方面设计了七道题目。在我们阅卷老师看来:文章通俗易懂,问题难易度适宜,没有涉及偏难、怪异的问题。但是学生的回答却不如人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出现不少答非所问,一点都不沾边,甚至回答极其错误的试卷。共15分的这道“大阅读”,考生的平均得分却只有4.38分。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一、    考生审题不认真,不能够准确判断出文章的文体特点。

譬如:第一和第二道题目都是考查考生有关记叙文方面的知识的,要求回答出:“记叙对象”、“记叙线索”、“倒叙”等字眼。但由于考生没有准确判断出这是记叙文,不少考生的试卷上要么是空白;要么回答错误;要么写成“说明对象”、“说明线索”,“叙述”或“顺序”等。能够准确回答的很少。其实,考生即使是判断不出文体特点,但只要认真阅读题干,也会得到启发:因为第二道题是这样问的:“从第(1)段看,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可见,只要考生稍稍留点心,就会得知这是一篇记叙文,完全可以避免失分或者少失分。

二、    考生对命题者设计的问题没看透,答非所问。

文章中有这样一句:“我的家乡就在一个山腰上。”第三题要求:“分析此句中加点‘挂’字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凡是认真读题的考生都会发现这道题有两问,而且答案也很简单,作用:用词形象传神。表达效果:写出了村庄周围的环境,说明山高人稀,自然条件恶劣。可有不少学生却这样回答:“说明我的家乡很小,像鸟笼一样挂在山腰,很危险,随时都可能会掉下来。”对问题的回答既不完整又没针对性,还不准确。其原因就是没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没吃透题目。

三、    考生对文章进行“对号入座”“贴标签”式的理解。

第七题这样问:“文中反复说煤油灯的光亮‘如荧’‘微弱’‘有些昏暗’‘如豆’的用意是什么。”命题者要求学生回答出“反衬母亲的伟大,突出母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付出。”而不少考生却凭自己以往的经验,想当然的这样回答:“表现出人民生活的贫穷、困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这充分说明学生不但没有准确揣摩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对中国当代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因为文中明确告诉读者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的新中国成立不久,刚刚进入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怎么能和“社会黑暗”扯在一起呢?由此可见,学生对我们新中国的历史是知之甚少。

四、    考生知识面狭窄,对生活缺乏必要的观察和体验。

第六道题是推断文中加点词语“星星点点”的具体含义。有不少考生却这样回答:“说明灯光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非常多,到处都是。”考生写出这样的答案,说明他们缺乏走夜路的经历、体验,或者有这样的经历却没有细心观察和体验。同时也说明考生的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

五、    考生答题语言缺乏连贯性、严密性,且错别字较多。

也有不少的考生,理解能力有,对文章的解读比较准确。但缺乏一定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对问题的回答要么是几个简单的词语,要么是让阅卷老师读不通顺的一句话,要么就是错别字多,影响了表达,导致失分。总之,就是不能完整、准确、连贯的把意思表述出来。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我们今后的语文课堂上,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强化文体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就针对具体的文章强调文体特征。在作文教学中禁止学生写文体特征不明显的作文。在迎考阶段提前多进行专项训练,以此达到学生完全掌握各种文体特征的目的。(二)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让学生学会从阅读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方法。学生需要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能力,但也需要一定的答题技巧,老师在引领学生复习时要结合具体的题目反复指导、点拨,使学生把认真推敲题干,看透题目意思当作答题方法反复练,并养成习惯。(三)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注意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确实是获得丰富知识,增加生活体验的有效途径。但如果没有“行万里路”的条件,那就老老实实地要求学生“读万卷书”吧,读书同样能增加阅历,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四)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积累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要早下手,多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多进行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在答题时能用语恰当,有好的语言面貌。

如果我们这样认认真真地教了,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了,多多的、有效的练了,并且实实在在的掌握了,那么语文成绩也会有喜人的优秀率,我们语老师也会有骄人的成就感。

                              

我心中的语文课

——那思绪飘远的一怀诗情

鲁玉萍

我心中的语文课是怎样的呢?看到这个题目,我的思绪慢慢地飞到了很远的地方。

那是故乡美丽的黑河岸边。就在这远离喧闹的地方,有一所学校。校园没有围墙,有的是一幢幢的校舍、一丛丛的芦苇、一片片开着紫色小花的马兰草;高大的白杨树、碧绿的天然草坪、一园又一园的桃林……

这是一块充满了大自然灵性的土地。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进西北这极为偏远的一个角落,我的初中学习生活便在这里度过。在这里,我有幸遇到了第一个令我敬佩的语老师。

至今,我还记得他给我们上《孔乙己》时的情景:他激情满怀地用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给我们诠释文本内涵。我听得如痴如醉,脑海里活脱脱地出现了一个:穿着脏而破的长衫,乞丐不象乞丐,读书人不象读书人的孔乙己形象。

在语文课上,我全神贯注而又浮想联翩。于是,我天天盼望语文课的到来。在我看来,上语文课真是一种很奢侈的享受。但渐渐地,我已不满足于课堂,不满足于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我开始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以此满足我的求知欲望,享受我的书籍人生。

我读高中的学校是在另一条名为“大沙河”的岸边。它没有黑河的秀美,有的是“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在这里我遇到了第二位令我难忘的语老师。他用家乡的方言把我引入朱自清“曲曲折折的荷塘边”,徜徉在月色下的诗情画意中,流连于“梅雨潭”醉人的绿色里……。我的视野更加开阔,对语文的兴趣也更加浓厚。同样,急于想看外面精彩世界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时光匆匆,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我在时光迈入九十年代的某一天,终于走上了讲台,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语老师。

我广泛地阅读,精心地备课,像我的两位语老师一样,努力把课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转眼间,时光又跨入新千年,当祖国大地掀起教改浪潮时,也给我带来了机遇,我开始走出校园,走进全国名师的课堂。名师们的一节节示范课,都在我眼前展现出了课堂教学的广阔新天地。它使我懂得:凡是与时俱进的、凡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有利于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特点的、既发扬了传统,又有改革创新的语文课就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好课。

而语文,更是那思绪悠悠飘远的一怀诗情…… 

 

                   老师也时尚

                     鲁玉萍

多年来,在人们脑海中一直留有老师这样的形象:黄白的面容,不苟言笑;花白的头发,一丝不乱;鼻梁上架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瘦弱而又略有点驼背的身上穿一套宽松的灰色中山装。腋下夹两本书,手拿一把戒尺,急匆匆地行走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偶然碰上健康、阳光、时尚点的,也被断定为是“体育老师”。

当下不少中小学的老师普遍老龄化,常听学生背后叫某老师为“刘爷爷”,某老师为“赵妈妈”。透过这亲切、礼貌而又尊敬的称呼,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学生们的弦外之音:衰老、守旧、唠叨、呆板。当我们以恨铁不成钢的满怀激情训斥学生时,却被学生用不屑的眼神诊断为:“更年期”;当我们没收了学生在课堂上偷看的网络小说,向他们大谈经典名著时,却被他们冠名为“守旧”;当我们向他们推荐激昂、雄壮的高雅音乐,贬斥那些含糊不清、曲调缠绵的流行歌曲时,却被他们讥笑为:“落伍”。老师与学生之间似乎横隔了无数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变幻莫测,老师在学生们的眼里似乎成了拒绝接受新事物的:“老古董”。

殊不知,曾几何时,老师们也已拥抱了新潮、时尚、阳光、明艳的时代气息,如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年龄已不是禁锢老师的樊笼。他们早已接轨时尚:利用闲暇,在网上阅读网络小说;在网上购买款式新颖、时尚而又价格便宜的服装;见面不再问:“你吃了吗?”而是问对方:“你博了吗?”,“你娱乐八卦了吗?”

老师把当下流行的内容健康、旋律明快的歌曲或编排成舞蹈、或教学生演唱。语老师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品味周杰伦的作品《菊花台》、《青花瓷》歌词所蕴涵的思想内涵和优美意境;数学老师不但把理财收益当作数学问题给学生讲解,也会将此运用于实际生活,关注股票、基金的涨落、分析大盘K线的走势已成了他们业余生活的一大乐事。

我们养成了带卡消费的习惯;有了去健身房锻炼、体育馆打球的爱好;也会在周末身裹休闲、时尚的装束呼朋引伴地去K歌放松;也会驾车到郊外钓鱼、爬山,享受阳光、绿色的周日闲暇。 苍白、瘦弱、清贫、守旧悄悄告退,没有年龄界限的青春、明丽、健康、新潮的时代气息正浓浓的迎面扑来。

学生们一届一届的走了,老师们一次又一次的留下了。可每一位老师都是带着迎接朝阳般的喜悦和希冀迎接新生的,我们是被教师这个岗位留住了。并没有被飞速向前的时代留下。既然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那么我们就以新的面貌迎接它吧。岁月带走了我们年轻的面容,那我们就留住年轻的心;时代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那我们就把住它的脉搏与它一起跳动吧。

 

我与父亲

 鲁玉萍

父亲是一位从民国年间走上新中国讲台的教师。

在我准备到千里之外上学的那年秋天,他怀着对讲台的深深的依恋之情退休了。我是他最小的女儿。从照片上我得知,他曾经是一位风度翩翩,儒雅的青年教师。但是,到我给他当学生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一位快进入暮年的老人了,个子很高,可很瘦弱,一辈子教师生涯的沧桑不仅清清楚楚地刻在他脸上,也留在他身上:背有点驼,右肩明显地比左肩膀高。

由于他的清苦、贫困影响了我们一家,尽管父亲非常希望我们姊妹之中,能有一个像他当初一样,热爱并继承父辈的教师这一职业。但不谙世事的我和颇有点自命不凡的哥哥,还是有理有据地回绝了,我们发誓:绝不能再让我们家出现第三代穷教师。可是命运偏偏喜欢捉弄人,任性、急躁,没有耐心的我偏偏就操起了父亲的旧业,并且还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异地。自幼依赖性很强,受不得半点委屈的我,终于被调皮捣蛋的学生磨得像个教师的样子了,这使父亲非常高兴。他用那已经变得有点颤抖的手一封封地给我写信。他很激动,每封信都离不了他的本行,“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是他书信不变的主题,而我,对此却极不以为然。我还因他在信中对我的称呼太亲昵,觉得他把我当小孩而不满;因他给我纠正错别字,觉得很丢面子而生气;因他批评我写信太简单,缺少生活气息和亲切感,觉得他挫伤了我的自信,嫌他太苛刻;因他一再教导我如何当一名合格的教师,觉得乏味,嫌他罗嗦……我不再一周写一封信给他,。渐渐地,变成半月一封,后来干脆一个月也懒得写一封。父亲终于似乎悟到了点什么,他不再提他的本行,不再教导我,一改他以前书信的主题,用一种凄婉的笔调给我写信,字里行间流露的尽是对我的思念、牵挂和暮年的孤寂、凄苦。看着他颤微微的笔迹,我的视线模糊了,一种别样的滋味袭上心头。

假期回家度假,我无意中发现,抽屉里,墙上的镜框背后,父亲换洗的衣服口袋里和他的枕下都有我写给他的信,当时很为此诧异。后来听妈妈说,在我因情绪不好,未给他写信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父亲每天上午九点,都静坐在窗前,只要听到邮差的车铃声,就疾步走出去问有没有他的信,但每次他都是失望地叹气回来。我听了这些,惭愧、悔恨得直流眼泪。

从那以后,我才真正理解了一个进入暮年的父亲的心:他把读我的信已当作晚年生活的一大乐趣与享受,而我却仅仅因为情绪不好,懒惰而自私,吝啬到连这么一点简单的最低的人生享受都未能痛快淋漓地给他。

在离家几年的时间里,春、夏、秋、冬,我来来往往,都是父亲亲自接送。在那充满人情味的火车站和充溢漂泊之苦的火车上,我多次目睹了父亲瘦弱的身影,他在风雪中、在烈日或暴雨之中向我挥手的那一幕幕都成了我脑海中永恒的记忆。

每次离家,我都是带着他的叮嘱,牵着他的心。将我送上火车,他并没有觉得尽心,回到家里,带上老花镜,盯着地图上那条细细的红线,似乎那就是我的旅程。他对着表,不时地对妈妈说:“小女到x x站了。”直到熬过三十多个小时之后,我到达终点站,才舒一口气。我的旅行是否像地图上的指标那样顺利,他无法肯定,便日夜焦急,盼我那行走七天才缓缓而到的平安信。得到信,父亲的那颗被我牵着的心才慢慢地放下。他比我还累,日渐苍老的脸,在我离家之后的几天里又增添了许多憔悴。。

对于父亲给予我的这一切,我无法回报,只能认真地做好教师,让他感到欣慰;只能多写几封信,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身边的趣事告诉他,以此来丰富他的暮年生活。这也许正是父亲现在所渴望得到的唯一的人生享受吧。 

 

 

                    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个性飞扬的学生

 鲁玉萍

 

    语文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小学各门学科中,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学科是语文,让学生学习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和思维表达的学科也是语文,学生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学会了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以语言为工具表达思维结果的本领,才可能学好其他学科。

此外,语文还表现为它有着比其它学科进行思维教育更有利的条件。首先,语文学科反映了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继承人类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说是中小学各门学科共同的责任。但其它学科一般都侧重于人类思维的某一种形态,而语文学科则涵盖了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其次,语文学科反映了古今中外最优秀的思维经验。教科书所选的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而且是思维的典范。这些作品都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它反射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学生学习语文就好象在这座人类智慧的百花园中尽情享受着智慧的沐浴,向这些大师们学习着洞察事物、思考问题、探求真理、憧憬未来的人生经验,正因为语文学科在思维教育方面比其它学科有着更有利的条件。所以它也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对学生创新、创造和个性的培养,语文教学可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呢?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注意学生个性,重视学生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接受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一致”,宽容学生的异端,使他们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张扬。此外,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采用多种体裁,多种形式进行写作。同题作文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构思,敢于打破那种千篇一律的定势思维,尽量使学生的作文不受体裁、内容、形式的限制,让他们在自己的作文中表达出个性化的、独具特色的、自由开放的思想感情和观念趣味。在写作中,一个人如果自由自在地写出了自己的心得之物、心得之情、心得之思想、心得之观念,作文就是具有个性的,而具有个性就应该说具有了创造和创新。如果语文教师能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写出有思想,有个性的好作文,那么他们的个性也会得到最大的培养。

二、     树立学生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意了学生的个性,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要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运用对学生激励的方式,达到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面对缺点较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育者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他们身上可贵的闪光点,进而放大其闪光点。切不可以偏概全,只看到学生不足,而看不到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去欣赏其闪光点,还应该加倍呵护这可贵的闪光点。另外,人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学生在一个班集体中也一样,个别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弱、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差、思维有困难,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肯定这些学生的长处,树立他们的自信,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古人云,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个别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在于使其树立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走近他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还要引导学习好的同学一起关心他们,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以此激励、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点进步,哪怕是很微小的也不能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

三、     树立民主观念,营造民主氛围

教师要走近学生,喜欢学生,就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选拨教育是精英教育,素质教育是全民教育,关注芸芸众生,不冷落任何一位学生,是素质教育突出的特点之一,平民化思想不可缺,只有贯彻民主教学原则,才能体现对学生个体的关爱,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对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总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个性的一个关键。

四、     树立开放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主体人文精神的构建是在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完成的,它自身是一个开放系统。教学主体只有具有开放的心态才能在互动中趋于主动,才能充分吸纳人文环境所提供的各种养份,才能在真、善、美的层次上完善自我。有了开放意识、还应有创新意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首先,教师本人要有思想创新的意识、能力和胆略。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勇气,如果惯于在权威面前关闭自己思考的大脑,就谈不上任何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学科较其它学科更有着特殊的优势,创新能力尤其是作为创造力核心的创造思维能力,正是主要通过对语言和文字意义的摄取与输出,文章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与分析,作品艺术形象的感染与创造等引发并表现出来的。实施创新教育不仅仅是增加教学中创造思维强度,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允许学生犯“合理的错误”。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耐心诱导,多加鼓励,切勿冷言相讥,不然学生创新意识的火花会随时熄灭。当然,进行思维训练还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作好相应的准备。叶圣陶说“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不要只顾到语言文字方面,忽略了思维的训练。要进行思维、语言、文字三项一贯的训练,使之相辅相成”。这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身体力行的。如何实施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钻细研、揣摩品味,然后让学生集体讨论,随便发言,教师相机诱导、点拨。鼓励学生敢于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最终有所发现,敢于否定权威定论,提出新见解,敢于否定一向认为“是”的事物,通过创造性认识,发现其中的“非”。因此,学生思维活跃,情绪盎然。长此以往,一是使学生基本解决了拿到一篇优秀作品后应该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逐步掌握了方法,增强了自学能力;二是把知识储备式的教育转变为智力开发的教育,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索。学生支配的时间长,动手动脑的机会多,参与意识逐渐增强,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色;三是使学生养成深入思考敢于否定,勇于发表见解的优良心理品质,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三方面兼顾,而且要以开放的意识,营建开放的课堂,以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个性飞扬的学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仅靠上述四个方面还是不够的。因为学生个性的培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一个复杂而又繁重的过程。它既然要求教师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把学生还原为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推崇其主体地位,呵护其个性。鼓励和尊重其创造精神,首创精神使学习个体在本体意义上得到自由的舒展,那么它就要求教师有诚挚的情感,向善的美德、丰厚的学识和娴熟的技巧,它要求教师要有教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能发现并发展自身的创造力,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训练有素地、很好地调控学生,能自如地放得开,又能自如地收得回,这样不致使在培养学生个性的语文课堂上出现放任自流,无法控制的混乱局面,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摄取各类知识信息,形成有效的传递和迁移创造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尽而使学生具有鲜活的个性。

  

                  创新作文新思路

                                     鲁玉萍

学生从小学三年纪甚至更早就开始了作文训练,但直到高中毕业,有些学生仍不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我认为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觉得无东西可写,二是不知怎样写。前者属生活积累,认识水平的厚薄高低问题,后者属方法技巧的掌握运用问题。而作文教学的低效率是造成学生作文功底不深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多年来,我一直很注重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当作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重任,努力进行多方面的探讨研究,改革尝试,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具体表现在:

一、增强作文命题的有序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作文教学是最需要用系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有序训练的。如果不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在教学中无计划地随意命题,有时甚至难易颠倒,违反了认识的规律,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肯定不大。

“有序”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初中阶段,即纵向按记叙、说明、议论的顺序形成重点训练序列;小到某个学年,某个学期乃至某个单元,即每种文体分为若干分项又形成子序列。每接任一个班的课时,通过几次不同文体的作文练习,我就可以大概掌握这个班学生的写作水平状况,然后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学年,本学期的作文教学计划。其中命题的有序设计是作为重点的。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譬如:初一的学生重点训练记叙文,在初一第二学期的记叙文写作训练中,我就按每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及重点,把记叙文的写作分成以下四个分项,分别安排在四个单元的作文教学中依此进行重点训练:

1、 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2、 按一定的顺序写人叙事。

3、 恰当选择、运用材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

4、 写人、叙事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按这样一个顺序训练,就会觉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记叙文在逐渐趋向于完整、充实、精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学生作文中获得的这种感觉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一种难以自禁的丰收在望的喜悦感。

二、注重作文指导的方法性,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

 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总结出不少作文的理论技巧。诸如开门见山、水到渠成、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对比烘托、起承转合、伏笔照应乃至古人所说的凤首、猪肚、豹尾等等,可是这些理论技巧较难被学生有意识乃至娴熟地运用于实际作文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便只好使用最保险而又最保守的“新八股”模式,仍是沿用老套套。从根本上说,写作构思是一种创造性思维,那种规定的模式,统一的方法本身就是对创造思维的压抑,造成思维的呆滞,心理的束缚,又怎能达到“人的力量的巨大高涨与紧张”呢?写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观点的胸有成竹、材料的左右逢源、方法的驾轻就熟,在那种捉襟见肘,恐难以为继的惶惶紧张心理下是难以写出文情并茂,周旋有余的作文的。相反,很多未经过这种死板方法指导而让学生自由写作的“自由文”往往生机勃勃,充满灵气。这到底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教师对于学生写作时细微而复杂的心理状况很少了解和揣摩,缺少具体可行,操作性强的方法上的有效指导,为此我采取以下几种简易而富有实效的指导方法以使学生触类旁通,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

1、写“葫芦文”。有人把模仿的作文一概斥之为“葫芦文”,而我却鼓励并指导学生写“葫芦文”,即结合对课文结构的分析让学生对有指导意义的文章结构进行创造性移植。如:《谈骨气》是一篇比较规范的短论,它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也就是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逻辑段,教学时我边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边详细地板书了这个基本的论证格式:

提出论点部分     论点是: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14

                     事例一:文天祥拒绝降元

谈骨气      举例证明论点部分  事例二:不食嗟来之食

  59            事例三: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枪手

结论部分           作者提出希望

 10

 这种结构对初中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很有借鉴意义。所以我讲完课文之后,就让学生“挪用”此结构也写一篇议论文,如:《谈勇气》、《谈义气》、《谈志气》等等,都可以摹仿其结构搭架子。再比如,分析《失败是个未知数》和《弈喻》之后,让学生也学习这种借一个故事来讲道理夹叙夹议地写议论文的方法。这种带有辐射性的文题很有启发性,如有的写《由“东施效颦”想到的》,借“东施效颦”的故事告诫人们不可盲目效仿,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等等,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可感性很强。

2、写片断。即结合阅读教学和课后练习,以“十分钟,百字文”为基准要求,或写一个情节,或写一个人物肖像,或写一个人的语言、举止、动作、表情等。例如:学完《驿路梨花》这篇课文之后,结合课后练习七,让学生体会课文中间接描写表现梨花精神品质的语句,并以间接描写方法写一个人,一二百字。学《一面》,分析完对鲁迅的外貌描写后,让学生试用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的写法写一位老师或同学的肖像,限一百字以内。学《夜走灵官峡》,结合课后练习五分析完成渝的性格品质后,让学生试用一二百字写自己熟悉的某个孩子的语言、举止、表情,力求写出孩子的特点来。这种边学边练,学以致用的方法摹中有创,能起到练笔的作用。

35分钟说话。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除了强调要多写,并指出他们常有的问题外,我更强调要大量阅读,特别是诵读,培养语感。所以为了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我设置了课前五分钟说话。学生对此热情很高。说话内容可以是学生在课外搜集背诵的一些名篇范文,也可以是写景状物的精彩片断,还可以是自己写的比较好的语段。学生为了表演好这五分钟的说话,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背诵,这样经常性的要求学生诵读以至背诵,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很有效果。因为语言与思维同轨迹,语言运用的背后是思维习惯,而思维习惯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的,对于运用母语写作的人来说,熟练比语法更重要。我国古代写作学就十分重视诵读的作用。像桐城派刘大魁的《论文偶记》,还有曾国藩都一再强调要多读、多背,从音节中学习写作。此外,人类是通过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两条通道将语言信息传入大脑进行加工整合的。所以,在诵读中,两条通道同时打开,就可以加快掌握运用书面语言的速度。

4、写周记。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总要接触一些人和事。有人作过统计:一个人如果将一天中的观感用文字表达出来,至少可写成一本书,而一个学期所规定的大作文也不过七八篇,材料照例应该说是绰绰有余了,而他们竟无材料可写,如何解释?关于这一点,刘国正先生有一番极为中肯的话:“事实上,中学生,十二到十七八岁的孩子已经阅历很多。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叩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和辨别是非的要求,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追求和理想;他们有一个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涌起波浪的天真浪漫的生活领域,其中有很多可以取作素材。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宝藏的缘故”。我让学生写周记,其目的之一就是指导他们多观察生活,随时积累生活素材,使他们明白:“面包和盐”与“精金美玉”一样重要。此外周记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随意写,老师不会从中心思想、材料选择到结构、语言等全方位地提出要求,使学生顾此失彼,不知所措。它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重点或突破点上:这次周记他写家庭琐事,下次周记他又写自己的旅游观感,下下次又写知识小品、思考一得,或虚或实,或长或短,这样突出了周记训练的专项性,经长时间的训练,可逐个突破分步提高学生的观察水平,还能使学生深入地感捂生活,使生活条理、清晰地贮藏大脑之中。观察生活的水平提高了,生活素材积累了,学生就不愁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

三、鼓励作文写作中的求异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写作不只是语言问题,不只是文字的处理,如词语的运用,段落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等。这些问题当然存在,但这只是表层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写作主体的思维能力,思维水平的问题。由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是很多语文教师的共识,许多老师在教学中也有体会。如:在讲授如何提炼主题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逆向思维。在初一第一学期,我让学生用“龟兔赛跑”这一古老的题材进行写作,许多学生都对乌龟的精神进行赞扬,而对骄傲的兔子进行批评。但是有一位学生却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兔子睡觉是有错误,但也有情可愿。因为乌龟和它能力相差太大了。和一个能力远远低于自己的乌龟比赛,实质上是压抑了兔子的积极性与创造力,难怪它兴趣不大,要睡觉呢!”这就是同中求异。这位学生运用了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作文讲评中,我对这篇作文大加赞赏,鼓励学生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能够一题多作,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构思,提炼出新颖、别致的主题来。而我在作文教学中也有意提出一些人人皆知的题材或事件,要求学生提出与传统不同的观点挖掘出新意,培养他们的这种思维能力。在培养发散性思维和联想能力的同时,我常在举例讲解后,当堂或课后出一些小题,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挖掘主题,进行比赛。这样可以更快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触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我曾给学生出题为《水》。有的学生由水的溶解性强,想到人的胸怀要博大,能容下一切可容之人,可容之事。有的由“水流不腐”,想到人的思想也要不断变化更新,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有生命力等等。经过这类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就会提高,写文章时,思路就灵活开阔多了。

当然,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打牢学生作文功底的方法,远不止以上的三个方面,比如:对学生阅读面的要求、对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等等,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悉心指导,只有这样才可能引导学生学会写文章,写出好文章。

 

上一篇:马学红
下一篇:施学萍
版权所有:宁夏长庆初级中学,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和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86号
校址:宁夏银川市石油城七区 最佳显示:CRT-1024*768 Login to Webmail 宁ICP备11000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