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最美,爱读书的人是幸福的。你看那些读书勤奋的孩子,学业成绩好,校园生活特别舒畅,经常得到学校的表扬和奖励,同学的羡慕。尤其是与人交流,满腹经纶,引经据典,提笔作文,洋洋洒洒,这都是喜欢读书得到的利息。
春日里,阳光正好,在那一抹绿中,倚楼听风雨,感悟人生百态,手持一卷书,在阳光下静静思考,仿佛一个沉思的思想者,那大概就是最认真的样子吧。
微风拂过,绿叶泛起了波纹,可却拂动不了那颗读书的心。我想,这大概就是最认真的样子吧,春风十里不如你。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你就像那一米阳光,让我睁开了眼。
诗和远方,是你是我的追求。每每看完书后,蹙眉回眸都是幡然醒悟的诠释。
可是也有一些人不喜欢读书,而且还有自己的歪道理,这样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之后却发现,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卑微与底层。
殊不知,几年之后,好学生上一本,上211,上985,甚至上清华北大,而他们却要考虑去三本,去高职高专甚至考虑要不要南下打工。
有一段父子之间经典的对话,告诉了我们努力读书和不读书的大不同。
儿子刚上学不久就问当农民的父亲,人为什么要读书。
父亲说,一棵小树长一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者当柴烧。
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上干不了别的。
o 如果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o 如果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o 如果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o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o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知道了吗?”
儿子说知道了。
爸爸又问:
“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
儿子说丢人。
爸爸说:
“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
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不读书或者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地位就高。”
那次谈话给儿子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从此儿子在学习上不需要威逼更不需要利诱,就会做出最好的选择。
马云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这篇演讲中这样说到:
“当你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去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恰同学少年的你们,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你选择恋爱,在最能吃苦的时候你选择安逸,自恃年少,却韶华倾负,却不知道青春易逝,再无少年之时。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给儿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是啊,如果你优秀,你便拥有了大把的选择机会,否则你只能被迫谋生。
读书虽然不能带给我们更多的财富,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我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
我的回答是:
“我说来不及,你就不学了吗?”
我们应该把重心从问“来不来得及”转到用功学习上来。
有时候你想的越多,越什么事都干不成。
认准目标就静下心来干,总会有结果。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无论是初一、初二、还是初三的同学们,不要问什么时间够不够,什么基础行不行。
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你要从现在开始吃苦,开始用功。
40岁的柳传志不问来不来得及,最终他缔造了联想集团。
高考三次落榜的俞敏洪不问来不来得及,最终考上北大并打造了“教育航母”——新东方;
经过两次创业失败的马云不问来不来得及,最终他书写了电商传奇,改变了世界。
孩子,如果老天善待你,给了你优越的生活,请不要收敛了自己的斗志;
如果老天对你百般设障,更请不要磨灭了对自己的信心和奋斗的勇气。
当你想要放弃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的比你早、跑的比你卖力、天赋还比你高的牛人,他们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个你永远只能眺望的远方。
所以,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没有谁的青春是在红地毯上走过。
既然梦想成为那个别人无法企及的自我,就应该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
所以,我们不能在该读书的时候选择放弃,要在该读书的年纪珍惜和努力!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摄影/编辑:贾生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