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越来越意识到教师这个行业正处于从非专业、准专业、向完全专业化道路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和实施,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巨大挑战,教师专业化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也应该是教师走向专业化的舞台,使教师成为像医生、律师、建筑师这样的专业工作者,是时代赋予现代学校的使命。每一所学校要向更高层次发展,真正实施个性化教育,首先必须实现教师本体的发展,扎扎实实地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要处理和解决好这一问题,正确、科学的方法、策略显得尤其重要。我校就此进行了实践探索研究,认为实施“名师铸造工程”课题的研究是行之有效的一条捷径。
以“名师铸造工程”为抓手。“名师铸造工程”是我校2003年8月立项的一项校级课题,后来还成为自治区级研究课题,至今已开展了八年。其实质是在学校开展的一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的教师在职培训实践研究项目。课题实践研究的对象是教学一线教师,活动的主体内容是名师铸造,并且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本课题中所说的“名师”主要是指在本校本学科教学上具有领先带头作用、教学观念新、教学方法灵活、学养素质高,深受学生喜爱和领导同行的广泛认可的教师。也就是说,这项立足于本校的实践研究所要培养的名师是校级名师,是为其成为区级、市级名师的打基础的关键一环。教育的核心在教师,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水平。有名师,才有名生,而名师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经过培养才能产生。所以,作为基础教育学校,一定要立足本校实际,创设本校名师成长的环境,实施本校名师培养的计划,采取本校名师培养的措施,使这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达到培养本校名师提升办学实力的目的。而不是不管不问,任教师自身发展;更不是将注意力放在到外校外地去挖掘引进名师上。所以,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是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激活教师的专业潜能,通过对重点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课、效果的全过程的研讨和反思等环节的反复多次的案例式实践研究,在一定时间内扎实快速地提高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铸造本校的名师。通过铸造工程的实施使教师在心理素质、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有真进步、真提高,进而从教师层面促进课堂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这些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标和要求不谋而合。所以实施“名师铸造工程”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有促进作用。
“名师铸造”怎么做?名师铸造的具体操作过程是:每学期初,由各教研组讨论研究决定本组本学期参加名师铸造公开研讨课的教师1—2名(大组2人,小组1人。),上报教研室汇总,由教研室作出学期公开研讨课、展示课总计划,确定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班级、授课内容、主要点评人,同时报学校办公室纳入学校学期工作总体规划以引起全校教师的重视。学期中,按每月一次的频度一学期三次进行公开研讨课活动。公开课、展示课进行程序是:1、议课。承担公开课的教师独立设计出教案、学案初稿,与本备课组教师进行讨论、分析,征求意见和建议。2、备课。授课教师在议课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教案、学案初稿,形成最终的教学设计。3、授课。授课教师根据学校集中安排的时间上公开研讨课、展示课。4、听课。学校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可以听课(本教研组教师必须听),听课教师填写《名师铸造工程公开研讨课评价记录表》。5、评课。授课结束,由主评教师做现场点评,其他教师点评和自评安排在该组教研组活动时进行,形成教研组书面评价意见报教研室,教研室依据其作出最终评价。6、教学反思。授课教师课后结合评课情况就所授公开课进行完整、全面、客观、深入的自我剖析、填写《名师铸造工程教学反思表》,交教研室存档。学期末,各参与人员和教研组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结,提交教学设计、课件、论文等成果,教研室依据月度公开课开展、资料收集及成果提交情况,对各教研组的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五年来,共授公开课近150余节,听课人数达3200余人次。
|